采煤機配件網帶你了解究竟什么原因導致煤炭行業(yè)陷入這樣的困境?
采煤機配件網帶你了解究竟什么原因導致煤炭行業(yè)陷入這樣的困境?
為了挖掘出煤炭行業(yè)峻勢具體原因?我們從五個方面做了詳細的分析:
首先就是需求的低迷,經濟增速下滑,房地產萎靡,焦化和鋼鐵行業(yè)產能過剩,電價下調,新能源替代效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也是經常談到的原因,也不多講,就說兩個趨勢。
造成冶金煤價格下降,我認為以房地產為拉動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在轉型。電煤價格的下降是因為以火電為基礎的發(fā)電行業(yè)正在走向多元化發(fā)展,以此來降低節(jié)能減排環(huán)境的壓力。這兩個方面是大勢不可違,這是最近幾年來提的比較多的事情,而且從數據上反映非常明顯。電力行業(yè)在2015年前幾個月已經出現明顯負增長的趨勢,以前我們有7%、8%的增長,突然從7%、8%,10%,直接降到0,甚至降到-2%。
第二個原因是產能過剩。產能有多過剩?有一個數據,之前我們看到的說法是說中國的煤炭行業(yè)產能過剩達10億噸。中國一年可以消耗40億噸煤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批下來的產能是50億噸,中國實際可以生產60億噸,因為中國有很多的煤礦完全存在超產的能力。第一,工人加班,可以釋放出產能。第二,國家為了控制產能的總量,在審批的時候,卡住了很多煤礦建設過剩產能的數字。產能過剩10億噸的說法還是低估了煤炭行業(yè)的生產力。
換句話說,即使全世界的煤礦都停下來由中國生產,中國也能供得上。有些國外媒體說中國如果不進口煤炭的話,中國的煤炭會不夠用,完全是另外一個概念。
從分區(qū)域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內蒙古的產能在前幾年快速增長之后開始受到擠壓,山西和陜西在煤炭資源整合之后,開始產能擴張,這就說明內蒙古的產能已經受到壓縮。但即使在這種市場環(huán)境很差的情況下,我們看到山西和陜西還在增產,為什么要增產?因為它前幾年大量投資進去建新煤礦,這些錢投進去,如果不轉化為產能出來,不轉化為煤出來,錢就白投了。所以當內蒙古大肆擴張的時候,全國的產能過剩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但是山西和陜西在資源整合完了之后加入到行業(yè)競爭,連以內蒙古為代表的低成本的礦都可以把它擠出去。新疆我們還有大片的處女地沒有開發(fā),目前,新疆地區(qū)大量煤礦已經投建,如果運輸問題能夠解決,我們可以想象山西和陜西可能會走向內蒙古這個道路。
大家在認識上可能有幾個誤區(qū)。首先,大家可能覺得現在沒有新礦投產,但實際上原來的礦產生釋放需要好幾年的周期,今年依然是煤礦產能投產比較高的時期。大家覺得投產的數量可能很少,造成不了多少影響,一個礦、兩個礦投產沒什么,現在投產的煤礦和以前投產的煤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以前投產一個煤礦60萬噸、30萬噸的產能,現在光今年來說,山西投產的煤礦都是幾千萬噸級的,投產三個礦是多少,九千萬噸的產能。產能過剩的問題非常嚴重。
第三個原因成本下降,在煤炭價格快速下跌的過程中,各個政府都要救市,你活不下去我就要降成本,降稅費。實際上在2013年,開始了一場成本下降的競賽,山西、陜西、內蒙古出了很多稅費減免的政策來支持企業(yè)的發(fā)展,降低成本。但是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降低成本給出了更多的降價空間。去年煤價掉到470元/噸的時候基本上站住了,今年煤價跌倒470元/噸以下完全止不住,為什么?因為今年煤企成本大幅下降了。以去年山西稅費調整為例,山西公路運輸費用降了50塊/噸,今年和去年的跌幅一算,減掉的成本基本上與價格下降完全抵消了。同時一個煤炭企業(yè)自己也在擠壓成本,降低工資,調整能源結構。降成本的競賽也造成了煤炭下跌的幅度越來越大。
第四個,國際煤價低迷,之前我們國家進行煤炭市場調控的時候,有一個目標,救市要盯著進口煤去打。兩年前的預測,如果成本下降30塊錢,進口煤就撐不住了,進口煤3億噸從中國退出的話,對于中國來說市場壓力會大幅減少。但是這個時候進口煤也出了問題,它的需求也不行了。第二,原油價格大幅下降,造成進口煤飄洋過海,從澳大利亞飄洋過海來到中國的運費和中國從北方港口運到南方的運費是一樣的,之前我們從澳大利亞拉一船煤到中國來,70塊錢,現在是6美元,光運費這一塊降了將近40塊錢。第三個澳元貶值,盧布貶值,貶值之后成本也大幅下降。這就造成一種情況,你想把進口煤擠出去,進口煤就跟著你的價格降,所以在這種國際市場形勢下,我們中國之前想把進口煤擠出去來拯救國內市場的想法也基本落空。
第五個,政府的調控力在下降。之前我們經常說煤價下降的時候希望政府出來救市,救煤企一把,F在很多企業(yè)也在說市場已經這樣了,政府不能不管。今年我們看到,煤價降了這么多,從1月份到5月份,我們作為行業(yè)內的人士,我們也會替政府想一想,到了這個時候還能怎么辦。
上一篇: 采掘配件:2016年煤炭的未來的展望